一、愿景
1.科研团队建设愿景:未来形成5-8个学科方向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汇聚和培养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能为国家科技做出重要贡献的顶尖科研团队,打造一支以国际知名学者、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青年学者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2.科研平台与成果愿景:推进已建立的8个研究平台开展研发课题或攻关项目,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大突破;与深圳市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孵化高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学科与学校发展愿景:突破学科、学院、学校的界限和建制障碍,全面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制办法和新兴学科生长点,着力打造“人才特区”“学术特区”,全方位助力学校完成具有多学科及技术产业一体化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4. 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愿景:搭建完善的中俄科研合作平台,打造中俄科技合作网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进入下一个金色十年,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推动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5.国家战略支撑愿景: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二、使命
1. 战略响应使命:贯彻大运深港国际科学城三年行动计划布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求,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2.国际合作使命:以学校三方合作办学为契机,充分引进俄罗斯科学院及莫斯科国立大学前沿优势科技资源,推动中俄两国科研、人才和技术的对接与共享,促进两国科技和产业的升级创新;深化中俄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数字经济、低碳经济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合作,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
3. 科研创新使命: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学校中长期建设目标,聚焦新材料、信息网络安全、生物医学、生态文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等重点方向,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推动科研创新范式变革,激发更多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4.人才培育使命:发现、激励、培育人才,支持科研人员在科学前沿前瞻性方向上的选择和创新思路的探索,从基础科研、基础应用等方面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建立严格制度和清新科研文化,支持科研人员潜心基础科研,助力科研人员实现科学梦、家国梦。
5. 全球问题应对使命:响应中俄联合声明要求,聚焦全球发展共性问题联合攻关,包括应对及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以中国方案求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康庄大道。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